年初的时候聚合财富,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正式开始实施了。
前两年就火过一遍的“存够钞票提前退休”的话题,再一次被拎出来供人讨论。
只是对大部分人来说,聊这个也就图一乐,聊完该上班还得上班。
但其实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就在我们日复一日工作时,早有一批人已经享受过提前退休的生活了。
别急着惊讶,因为更让人惊讶的是,他们中的一批人,竟然放弃了退休后的自由时光,回来上班了。
先聊几句题外话。
FIRE(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)运动,即经济独立和提前退休运动,最早的起源是在欧美。
其中,华裔博主Sam Dogen,曾以“34岁、250万美元(约1800万人民币)、2012年退休”的事实,成为华人圈子里的FIRE先驱。
而在去年年底,Sam和老婆宣布提前退休“失败”,重返了职场。
原因有很多,但最主要的还是Sam规划退休时,认为自己每年的生活费不会超过5万美元,无需动用本金,光靠被动收入便能完全覆盖。
但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,一家四口的开销已远远超过了250万美元产生的被动收入。
简单来说,就是钱不够花,或者说快要不够花了。
说实话,这个问题显然不只是大洋彼岸会有。
前阵子刷微博,看到# 相关话题词条火上热搜。
我刷到的几位辞职做自媒体的博主,或多或少都聊起了这个。
虽说大家的资产中,都只有少部分会存成活期,但这毕竟是个令人忧心的信号。
在一个关于提前退休的帖子下,还看到了这样几条评论。
一定程度上,这也反映了大家对提前退休后,失去稳定收入的焦虑和担心。
坐吃山空、通货膨胀、再就业难……
归根到底,只要活在世上,钱就可能不够花,这是对多数人都适用的铁律。
除了担心没钱这个朴素的理由,还有一些人,是提前退休后,不知如何面临FIRE后的巨大虚无感。
网友@希望因为工作压力太大,加上身体也不好,于23年年底辞职,那年她30岁。
那时候,她手头有50万存款,她打算同时做一些流动的兼职,再加上利息,足够她半自由地退休了。
退休生活的第一站,希望选择了云南曲靖,那里房租很便宜,一室一厨一卫,一个月150元,还包水电费。
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买菜做饭,看书运动,闲暇时会去附近逛逛公园。
可惜,这样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,希望就觉得无聊了,她随后去往成都,想着换个人多的城市也许会好些。
成都烟火气更足一些,但生活了一段时间后,她还是觉得没有归属感,没有认识的人,特别孤独。
在停止FIRE前,希望说:
“我现在已经准备回深圳找工作了,想回来上班也不是因为焦虑存款,而是觉得我非常需要社交。”
类似她的情况,其实并不少见。
不一定是退休,有时候放个大假,或者gap一阵子,人就会补偿性地晚睡晚起,暴饮暴食,不洗头不洗脸不见人地瘫在床上。
还有那些正常退休的老人,也不乏有许多人选择了返聘或寻找一些低强度的职业继续工作,以维持与社会的联系,不变成卧室里的盆栽。
这也难怪网上常有人说:
“上班的真正意义,其实是让你有规律地生活。”
当然,除了这两点,还有很多其他原因,比如“传统观念的阻碍与不认可”“价值感的缺失”等。
但无论如何,提前退休的那批人重返职场了。
从这个角度看,攒一笔钱从此躺平不上班,这样的生活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。
电视剧《天下第一》里,有一句名台词:
“人没吃饱饭的时候,只有一个烦恼,吃饱了就有无数个烦恼。”
类比到上班上,虽然不完全贴切,但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观点。
就像很多人从来没富有过聚合财富,所以以为一切的烦恼都能用钱解决一样;
所有以为可以“一辞解百忧”的打工人,本质上也只是没FIRE过,才会有所幻想。
前几天,一条回访了一批FIRE后又重返职场的人。
其中有位来自东莞的51岁的梁先生,他的故事,很值得拿来聊聊。
梁先生算是很多人心目中的“完美”FIRE者了。
不婚不育,财富自由,名下的理财产品和3套广州房产的租金也足以让他在不动本金的情况下生活得不错。
除开经济方面,梁先生的日常生活也安排得很充实。
他喜欢住青年旅社周游全国,认识年轻人,学习他们身上的新东西。
一个人独处时,他也会读书、养花、种菜,在家养小狗等,不断开辟新的支点。
这样“有钱有闲有情调”的感觉,想来应该才是理想的退休生活,能排除大部分的FIRE失败的原因。
但即使是这样美好的生活,在享受过2年后,梁先生还是重新开始工作了。
这次他选择的工作,年薪在28万元左右,比他上一份低了约12万,但工作量也少了很多,连之前的1/2都不到。
他每周末都可以回一趟广州,也经常多请一两天假,到隔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去转一转,比起从前状态很闲适。
这里面,固然有FIRE两年带给他心态上的改变。
但更多的,还是他有足够多的资产和包括爱好、社交、宠物等在内的足够多的支点,让他不必守着这份工作谋生和寻求价值感。
拥有随时抽身的能力后,上班都快活了许多。
这一点,我之前有位同事小陈,看得很透。
她很早就开始筹备着提前退休,不单单口头说说,而是认真存钱、考证、学插花调酒这些她喜欢也用得上的新技能。
按她的话说,“以后辞职了可以做兼职打发时间”。
前些年,前司传出风声要大裁员,一时间人人自危。
只有小陈每天哼着小曲,像没事人似的。
有人私下问她是不是知道裁员名单,小陈笑着说:
“不知道啊,不过我已经为退休做了很多准备了,虽然还不够直接退休,但真裁了我,我也有底气过好生活。”
是啊,小陈的确底气十足,不合理的工作想推就推,不配合的同事想说就说,每天上班都乐乐呵呵的。
到头来,最不怕失去工作的人,反正比我们更工作得更舒心,实在有趣。
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,说人的一生,就是“大不了不念了,大不了不干了,大不了不活了”。
玩笑归玩笑,所有的“大不了”,都解决不了问题。
事实上,提前退休,并非简单的“大不了不干了”。
FIRE也不能解决焦虑,不是人生的终点。
对于普通人而言,它的意义,可能更像是一个遥远的目标,推动着我们。
时不时的,可以为它添砖加瓦,积攒本钱。
别去想还要多久才能达成这个目标,甚至于,能不能达成,都是未必。
但至少,做好眼下的事,存好手头的钱,总是有所裨益的。
能否成为“梁先生”那样财富自由、行止由心,除了努力还需要学识、运气、出身等等。
但能否成为“小陈”,能否多攒下一点离开职场的本钱,就看今朝。
有媒体调查过一批FIRE者选择提前退休的原因。
多数人给出的答案都比较类似,要么是上班带来太多身体上的疾病,失眠、脱发、高血压、腰椎间盘突出等;
要么是觉得工作压力太大、氛围太差、价值感不足。
说白了,就是身与心有一个受到了伤害和委屈,急需治愈,所以尝试用FIRE来自我修复。
不只是提前退休,其实很多期待着、规划着正常退休时,也会觉得那时候有钱(退休金)有闲,能扫除所有烦恼。
但就像上文说的,FIRE并不能解决焦虑,而退休自然也绝非灵丹妙药。
想要一“休”解千愁,是不存在的。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有篇文章就提到:
“65岁以上的老人中,近乎每七个人就可能有一位患有抑郁症。
而老年人抑郁的成因之一,就是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。”
说白了,离开工作岗位,固然能带来一些自由和闲暇,补充一些时间和精力,但这些时间和精力就像纸钞,单单空放在那里,是没有价值的。
要“买”来能量,才能真正拯救自己。
而每个人的人生支点,就是购入能量的途径。
简单来说,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只有工作,那当工作不如意时,就会没有办法从他处获取能量自救。
但如果一个人爱美食、爱旅行、爱天爱地,那么他获取能量的方式就会更丰富,人生支点也越多。
最终,这些支点会相互联结,织成了一张网,源源不断带来能量和面对生活的勇气。
悟透了这一点,无论你正处于人生何种阶段,都能从中获益。
如果你活得不够开心,经常觉得能量不足,整日盼望着退休,不妨试试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,为自己找一些支点,多一些补充能量的方式。
1、经济支点。
前两年日本经济崩盘时,有专家说:
很多日本家庭都是一人挣钱的单收入模式,这种模式抗风险力是很差的。
对我们而言,有能力的话,可以寻找一些本职工作以外的收入来源,如兼职等。
没能力或精力的话,也可以做好储蓄,莫把每月的开销全寄托在当月工资上。
经济来源的支点多了,不仅能给人安全感和底气,还能在拿到额外收入、看到存款增多时,平添几分愉悦感。
2、社交支点。
你们见过那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,排他性极强的好朋友吗?
拥有这样的友情固然令人羡慕,但十点君也建议,别把全部精力和感情都倾注给某个人,还是要再多几个社交支点。
可以来自于同学、同事这样的长期关系,也可以只是一起上过瑜伽课、打过网球的搭子。
社交支点多了,或多或少,人总能少几分孤独。
3、价值支点。
很多中年人,都会陷入人生倦怠期,事业上没了进步空间,感情也稳定了,不再有慢慢磨合的新奇和欢愉。
举目四望,人生仿若死水,自然烦闷无趣。
正因此,人一定要多一点成长的途径和价值感的来源。
或是钓鱼、套圈这样的趣味活动,或是多学一门手艺、一个技能。或是写一本书、做一个自媒体。
在收获与进步中,人所得到的快乐,才是更长久,更值得回味的。
点个,你有畅想过自己的退休生活吗?你有为人生寻找足够多的支点吗?欢迎来评论区留言,与大家一起聊聊吧~
参考资料:
1、三联生活周刊:《第一批“提前退休”的年轻人,已经重新上班了?》
2、三联生活周刊:《看精神科的老人们:无助的衰老,隐匿的抑郁》
3、一条:《第一批财务自由、提前退休的80后,回来上班了》
作者 | 明冬,课虚无以责有,叩寂寞而求音。
主播 | 林溪安,视频号:林溪安。每日清晨和你说早安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